二十四节气------芒种有哪些习俗(3)

2017-02-23 9:22 来源:邪恶帝 作者:佚名

  梅雨时节,天气忽阴忽晴,以多雨为佳,有谚语说“黄梅天,十八变”,又说“大小黄梅三尺三”。农家依靠梅雨润湿田地,江河因梅雨水量 增加,可以借此防早。人的住所因梅雨而潮湿,衣物等极易生霉斑,甚至腐烂。因此,家中要小心盖藏,谨慎存放物品。《本草拾遗》中说:“江淮以南,地气卑 湿,五日尤基,过此节后,皆须曝书画。梅雨沽衣,便腐黑,汗垢如灰汁,有异他水,但以梅叶洗之乃脱。”因此,“梅”也常写作“霉”,表示物品因潮湿温热而 腐败变色。到小署之后,才没有蒸腾潮湿之患。从徐淮向北的地区,春夏常早,而公历七八月,反倒阴雨连绵不绝,物品开始发霉,一般也习惯称之为梅雨。

贮梅水

   芒种梅雨天的雨水,性质甘滑,胜于山泉,在瓮中储存起来,水味可以长久不变,喜欢喝茶的人都十分珍爱。饮茶用水比较严格,如水质不美,则茶味顿失。《食 物本草》中说:“梅雨时,置大缸收水,煎茶甚美,经宿不变色易味。贮瓶中,可经久。”另外,《茶解》中说:“烹茶宜甘泉,次梅水梅雨,如膏万物,赖以滋 养,其味独甘,梅后便不堪饮。”吴地风俗中,居民在梅雨之初,都在庭院中列好大缸,收存雨水,以供烹茶,称之为梅水。徐士能的《吴中竹枝词》道:“阴晴不 定是黄梅,暑气燕燕润绿苔。瓷瓮竞装天雨水,烹茶时候客初来。”梅水除可做饮品外,还有消毒作用,做酱也易熟,只是不可用于酿酒做醋。

芒种有哪些习俗

梅雨时节

酿饮烧酒

   烧酒似乎从唐代时便有。白居易《荔枝楼对酒》诗道:“荔枝新熟鸡冠色,烧酒初开珑拍香。欲摘一枝倾一盏,西楼无客共谁当?”雍陶也有诗道:“自到成都烧 酒熟,不思身更人长安。”据《方舆胜览》记载,古有荔枝楼在南宾郡(今重庆忠县)西南方向,由白居易修建。雍陶是成都人,可见当时川东川西,酿饮烧酒的风 气已经很是盛行。另外《唐国史补》中记载:“酒则有剑南之烧春。”韦庄词中写道:“锦江春水,蜀女烧春。”可见烧酒又叫烧春,而又以成都所酿的烧酒最为著 名。

  元朝人们称之为汗酒,还有人称其为阿刺吉酒,元代忽思慧《饮膳正要》称用好酒蒸熬取其蒸馏水,制成阿刺吉。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则记 载:“烧酒,非古法也,自元时始创其法。用浓酒和糟入甑蒸,令气上,用器承取滴露,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。近时惟以播米,或梗米,或黍,或林,或大麦蒸熟, 和曲酿瓮中七日,以甑蒸取,味极浓烈,盖酒露也。”元初用兵西部边吸,烧酒也可能是参考域外的酿酒方法进行改良而得。梁章拒在《浪迹业谈》中就引用了李宗 表称其为阿刺吉酒的说法,并引其“年深始得汗酒法,以一当十味且浓”的诗句。

  现在各地都出产烧酒,所用原料有高粱、大麦、玉蜀黍、绿豆等,又以高粱酿制的烧酒最为纯正。此外,还有加人花果酿制的烧酒,如玫瑰烧、佛手烧、木瓜烧之类。

  烧酒味道辛甘浓烈,能升阳发散,胜湿祛寒,开郁结,止泻疟冷痛,杀虫辟瘴。北方人四季饮用烧酒,南方人则只在夏季方饮。


热门专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