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秘牧野之战的真正史实,出土的大量武器让人惊呆!(2)

2017-02-23 9:22 来源:邪恶帝 作者:佚名

牧野之战经过——观兵盟津:吉兆下的半途而废

“圣人”姬昌大约在公元前1135年(年份有争议)去世,他的儿子姬发进入历史的叙事,后世称之为“武王”。《诗经》“下武”篇在歌颂姬发时说,这个集万民爱戴于一身的人,上应天命,下顺祖德,终于夺取了天下。

牧野之战

牧野之战发源地

公元前12世纪时,这些在今天看来玄奥荒诞的征兆意义重大,它们可以被解释为天命眷顾周人,以此暗示他们时机已经成熟,“纣可伐矣”,牧野之战悄然拉开序幕。

赤乌降临之时,另一个更加重要的条件也已成熟:八百诸侯不期而至,与姬发会师盟津。“八百”显然是一个不太可信的数字,《史记》没有记载这些诸侯都来自何方,也没有记载他们共有多少兵士与车马,但从他们“皆曰纣可伐矣”来看,人马应该不会太少。

万事俱备,只要姬发一声令下,牧野之战就将提前两年发生。但让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,姬发轻描淡写说了一句:“你们不知道天命,时机还不成熟啊。”然后,领着自己的人马回去了。

牧野之战

牧野之战的版画

商纣王子受辛,一直以一个沉湎酒色的荒淫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历史观念中。清代光绪年间,官方组织为儒家经典《尚书》配绘插图,集成《钦定书经图说》,其中的商纣王理所当然地以此形象出现:与妲己共坐鹿台之上,终日饮酒享乐。

这个戏剧化的结局令人十分困惑,因为笃信天命的周人不仅违背了天意,还把“八百诸侯”置于危险境地。这些蕞尔小国远道而来,其举动本身就属叛商之举,这一消息若被子受辛获知,以商王朝的军事实力,一一击破他们应该不在话下。那么,姬发为什么要这么做呢?

历史学家钱穆推测牧野之战的发起有两点原因,一是商王朝还有箕子、比干等贤人在朝辅政,人心未散;二是伯夷、叔齐拦路叩马所说的那段话,可能也代表了一部分民众的心理。姬发考虑到这两点,觉得没有十足把握取胜,因此退兵。

事实上,在《史记·周本纪》中,关于这次劳师远征,司马迁根本没有提及“牧野之战”,而是使用了一个比较奇怪的词“观兵”。“观兵”一词在古代史籍中并不少见,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中说:“若出于东方,观兵于东夷,海而归,其可也。”《国语·周语上》也有“先王耀德而不观兵”的记载。这里的“观兵”即显耀武力的意思。姬发“东观兵”同样是耀武,并试探商的戒备心,但可能还有借机观察“八百诸侯”的意图。而这两个目的他都达到了。

“观兵”一词隐含着姬发此行的全部目的。

热门专题